
在电子书占据97%阅读市场的时代里,有人偏要在老城小巷中建造纸质书的世界。今天的主角叫姜姜,去年开始,她和小伙伴在东莞中学旁边的老巷里,用红砖、老楼和上百本纸质书,造了一个“人间清醒避难所”。
把“学生食堂”改成“精神粮仓”

图片来源:@不吃不酥服司机
东莞中学旁的的小巷里藏着一家特别的书店——昨日书店Genstern Bookstore,这栋老旧的居民楼前身是一家快餐店,这里曾经是莞中学子的“第二饭堂”,不少学生会出来打“牙祭”。老旧的居民楼在姜姜和合伙人的精心打造下,变成了新的“解忧杂货铺”。复古的红砖、米黄色的外墙、蓝白的书刊、不同色系的小房间……无不透露出主理人对书籍和空间的热爱。



一楼是色彩鲜明的购书区和阅读角,放着主理人精心挑选的书籍。二楼是按小时收费的预约制自习室,定制的长桌、墨绿色的落地灯、还有角落软乎乎的沙发,每一个角落都是绝佳的阅读点,来这里自习的人可以享受拥有一个绝佳的环境。
谈及店内的装潢,主理人姜姜告诉我们,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精心订制的,阅读长桌的高度是经过反复测量的,连沙发的倾斜角度都拿捏的刚好。“我们希望每一位来到这个空间的朋友,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亲切感、信任感、愉悦感以及舒适感,打破当代人生活里难以绕开的那些麻木与虚无,去舒展哪怕最微不足道的日常。”



@滸九圍
值得一提的是,二楼的小阳台是整个空间里最有朝气的地方。书店朝西,晴天的午后有暖阳照耀在阳台上,阳台对面就是东莞中学的篮球场,中学生们朝气蓬勃的身影让人一下子仿佛回到读书时代。主理人说:“不少莞中的校友会来到这里,坐在二楼小阳台上,看着操场上年轻的身影,回忆自己的青葱岁月。”对于不少来这里的客人来说,阳台外是昨日的年少时光,阳台内是今天的片刻悠闲。

与大多数书店不同,昨日书店在书的选品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,这里没有畅销书、没有鸡汤成功学,这里的每一本书都有它独特的意义,在这里静候读懂它的主人。

在这个电商时代,开一家独立书店并不容易。但昨日书店却在这座瞬息万变的城市里,为书籍保留了一个独立的空间,让更多年轻人不仅能看书,更能感受书本身的质感与意义。姜姜说:“我们在选书的过程中,深刻体会到,每本书都和我们想象得不一样。握在手里的触感,才是‘书’存在的最重要的意义。另一个意义,也许是陪你度过每一个短暂的夏天或谨慎的秋天。无论你之前是否热爱看书,我相信,你一定可以从昨日书店带走一本你一眼相中的书。”
当“BOTD”和自习室成为年轻人的精神快充站

“我们并不鼓励客人来书店仅仅为了摆拍。书店是为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提供一个回归书籍本质的空间,阅读的纯粹性不应该被快门声和滤镜打碎。”姜姜坦言,昨日书店是一个看书、买书的地方,不是摄影棚背景板,她希望人们在想起昨日书店时,首先想到的是其独特的阅读氛围,而非社交媒体上转瞬即逝的九宫格。


在去菜市场都能听到快门声的时代,昨日书店以“无干扰”为设计准则, 店内划分动静阅读空间,读者仅需一杯饮料的消费即可在书店的一角独享半日休闲。在内卷的时代里,昨日书店为年轻人留下了一个专注的空间——按小时收费的自习室。与图书馆、咖啡店不同的是,来这里自习的人会不自觉地专注起读书本身,就像一个“人间清醒小屋”,毕竟在人均注意力只有8秒的短视频时代里,能专注三小时以上都是超长待机了。




当全网都在追OOTD穿搭挑战时,昨日书店另辟蹊径,发起BOTD(book of the day)活动,旨在彻底打破阅读场景限制:打工人在早高峰的地铁上举着《瓦尔登湖》对抗信息流;大学生捧着《悉达多》在公园感受阳光;小情侣约会时共读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……这场“随地大小读”活动得到不少年轻人的支持,比起晒精修的自拍,展示书单似乎更酷一点。

“我们欢迎来店里的客人与我们一起谈话,有时候不同思维的碰撞会产生不一样的美好成果。”独立书店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在网络流量时代里,在线下实现人际关系重建的可能,让对话重新成为可能是昨日书店的经营理念。书店会不定时举行放映会、读诗会等交流会,邀请不同的人一起在线下一同对某本书或某种文化现象展开交流,或者对现在社会的某种现象进行观点碰撞,未来,书店或将开展文化沙龙,探讨更多关于书的问题。

在这个发呆都要计时的时代,总有人守护着“低效率”的浪漫。下次经过莞中,记得去旁边巷子里的书店坐一坐,那里晒得到青春的余温,也装得下成年人的中场休息。